全部导航
日期:2025-02-05 11:57:49 作者:星空体育竞技
近日,“防窥膜伤眼”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表示,贴上防窥膜后屏幕亮度直线下降,清晰度大不如前。经常使用防窥膜后觉得眼睛更容易疲劳。防窥膜真的会伤眼吗?五花八门的手机膜会对眼睛有怎样的影响?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家温龙波博士提醒,防窥手机膜可能会降低屏幕的清晰度,屏幕模糊更容易产生视疲劳等不适症状,使用电子设备时屏幕过亮、过暗都不利于眼健康。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过近距离看电子屏或在黑暗中看手机,对眼睛伤害更大。
地铁上看手机、购物时输密码……生活中,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泄露隐私,不少人给手机贴上了防窥膜。贴上这种手机膜,只有正在使用电子设备的人能看见屏幕,旁边的人却看不见屏幕。
记者网购了一款销量较大的防窥膜进行体验。发现贴上电子设备屏幕后,从左右侧看只能看见黑色的屏幕,从正面或上下侧则可以正常看见屏幕显示的内容。贴上膜后,屏幕亮度确实下降了很多,同时图像也模糊了一些。记者将手机放置在强光下,同时将手机亮度调到最高,电子设备屏幕内容依然达不到之前的清晰度,如果手机在暗处,屏幕内容会比较难识别,颜色相近的图案也不太容易分辨。
温龙波介绍,防窥膜的原理与百叶窗相似,将百叶窗的结构缩小到几万分之一,通过并列排布的光栅结构实现对屏幕可视角度的控制,光栅的间隔一般在0.02至0.1毫米之间。屏幕发出的光线在可视角度外无法透出,通过调整光栅角度能轻松实现不同的视觉遮挡,从而防止他人偷窥。
防窥膜对眼睛到底有没有伤害?温龙波表示,关于防窥膜对眼睛造成的直接危害,目前研究较少,还缺乏足够的证据。使用防窥膜后眼睛出现的不适症状,一方面跟电子科技类产品的过度与不当使用有关;另一方面,使用防窥膜后,屏幕发出的光线有一部分被光栅阻挡,无法全部进入人眼,所以会使屏幕看起来更暗,更容易使眼睛感到疲劳。
“使用手机时,屏幕过暗容易促进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温龙波提醒,在屏幕过暗的情况下,瞳孔扩大,调节幅度将变小,更容易出现调节不足。同时,瞳孔扩大,焦深变小,更易产生模糊像……这一些因素都容易促进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也更易导致视疲劳。同样,若使用防窥膜后,成像质量显而易见地下降,也轻易造成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以及视疲劳风险增加。
水凝膜、钻石膜、磨砂膜、防蓝光膜……市面上的手机膜五花八门,这些膜对眼睛有没有影响?手机贴膜有没有必要?温龙波表示,电子设备屏幕不贴膜的成像质量肯定更好。
“如果贴膜,也要选择透光性好、成像质量高的手机膜。”温龙波提醒,市面上的手机膜产品参差不齐,有的手机膜不抗划,没用多久就花了,有的手机膜成像不清晰。长期在模糊情况下看手机,易产生近视,让眼睛更容易出现视疲劳。
市面上很多手机膜产品都会打上“防蓝光”的标签。温龙波介绍,防蓝光,应指防止有害蓝光。并不是所有的蓝光都对身体有害,蓝光分为短波长蓝光(波长385~445纳米),对视网膜确有损伤,称为有害蓝光;而长波长蓝光(波长445~505纳米),可调整生物节律、睡眠、情绪、记忆力等,称为有益蓝光。
“如果长时间看显示屏,防有害蓝光是有必要的。”温龙波表示,但市面上的防蓝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产品对人眼的易损伤区波段范围蓝光基本上没有防护效果,有的则是过度防护,使得对生理调节有益的蓝光没办法进入人眼。若使用蓝光膜,必须要格外注意鉴别,选择过滤短波长蓝光(即短波长蓝光透射比小于80%)的防蓝光产品。
“在门诊中,因为过度使用电子科技类产品诱发和加深近视的患者很多。”温龙波说,伤眼的根源是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使用过度及不当。
“日常生活中,电子科技类产品屏幕要避免过亮或过暗。”温龙波提醒,首先,屏幕过亮有可能会出现眩光等视觉刺激症状;其次,过亮意味着有害蓝光强度比较高,可能带来眼表的损害,严重时会出现眼部疲劳、刺痛、流泪、畏光的问题;经常使用屏幕过亮的电子科技类产品,甚至可能会带来晶状体、视网膜等的损害。屏幕过暗则易导致近视、视疲劳。
现在手机、电脑大多自带护眼模式,在光线合适时,可以开启护眼模式,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温龙波介绍,“护眼模式本质上是减少蓝光,蓝光减少了,红光和绿光就相对突出了,从而感觉屏幕变得偏黄偏暗。”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会减少蓝光对于眼睛的损害。但如果在户外晴天或在环境光比较强的情况下,屏幕太暗会导致看不清屏幕,更容易产生视疲劳,不建议开启。
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建议3个“20”的原则,即看屏幕20分钟,就至少远视20英尺(6米远),持续至少20秒,即要间断地看,一定别连续的长时间看;
“不要等到眼睛出现症状再停止看屏幕,因为这样一个时间段往往就已经严重超时了。”温龙波提醒,假如慢慢的出现眼睛疲劳、干涩、胀痛、模糊等不适时,须立马停止,眺望远方(6米以外)放松眼睛。
特别要注意的是,长期在黑暗或弱光环境下盯着手机半小时以上,会对眼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严重的可诱发致盲性眼病青光眼。
catalogs:115814;contentid:10510447;publishdate:2022-10-06;author:侯甜;file:36-762d77d0-aced-45e1-8dff-2c12cab5050c;source:29;from:长沙晚报;timestamp:2022-10-06 07:27:26;
当日,位于青海省黄河上游的羊曲水电站最后一台(3号)机组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羊曲水电站按期实现全容量投产发电目标。
近日,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近日,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一村发现一处大型冰洞,当地群众称其为“普玉冰洞”,藏语意为“最深处的冰洞”。
目前,由中铁建设等单位承建的重庆东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加紧建设,进展顺利。
西安,一座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留下的文化瑰宝灿若星河。近年来,通过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推动城市建设更新、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式,古都西安在对丰厚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中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辉煌历史与活力今朝已然融汇成发展的澎湃动力。
12月23日,两只亚成体雄性白唇鹿出现在流经城区的河中(无人机照片)。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白唇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12月21日,全国木版年画联展在北京崇德堂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北京、天津杨柳青、河南朱仙镇等地的130余幅年画作品,展示“年画里的中国”。
近年来,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麋鹿种群保持健康稳定增长。滩涂上,一群群麋鹿自由栖息,飞鸟翔集,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近日,“塞上湖城”宁夏银川市冰雪旅游季正式开启,各滑雪场、景区纷纷开展冬季冰雪文旅、体育融合活动,吸引人们前来体验冰雪乐趣。
当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内容以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轴,从冬至开始至元宵节结束,分为序厅、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和普天同庆等五个主题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