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9726755

PET保护膜系列

和顺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和顺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日期:2024-10-23 10:19:22 作者:星空体育竞技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是做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GB/T4754-2017),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归属于C2921-塑料薄膜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从事的行业归属于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我国的聚酯薄膜工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现工业化。近年来,随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内聚酯薄膜行业迅猛发展,已由最初的依赖进口发展变成全球上最大的生产国,产品品种类型及质量快速提升。

  BOPET薄膜是聚酯薄膜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被广泛认可的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它以PET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经结晶干燥、熔融挤出片材和双向拉伸而得。BOPET薄膜具有力学强度高、透明度高、耐非物理性腐蚀、透气性小、无毒、耐温性好、耐折和电绝缘性优良等一系列特点,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包装、印刷、磁记录、感光、办公、绝缘、护卡、建筑及装饰装潢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BOPET薄膜有近2000多种应用场景。近年来,我国BOPET薄膜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该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BOPET薄膜优异的物化性能,使产品由最初的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感光胶片、音像磁性记录向包装、普通工业用途、电子电工等方面实行大范围的转移,特别是近年来,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份额在增加,产品在光学、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工电气等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使用,顺应和推动了新兴起的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企业通过对聚酯薄膜研发技术、生产的基本工艺的不断摸索,根据不同的市场使用条件和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聚酯薄膜做必要的改性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品质,使聚酯薄膜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使BOPET薄膜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随着聚酯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聚酯薄膜行业投资增速过快,因此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这也导致了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与国外厂商相比竞争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聚酯薄膜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二类,一类主要是“以量取胜”,通过较大的资金投入形成大规模的产能,并利用其产能优势,获取市场地位,实现其经营目标。另一类以差异化、功能化产品路线取胜,通过不断开发出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同行企业进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重点研发技术含量高、赢利空间大的功能性聚酯薄膜,以替代进口,提高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通过业内的努力,新的应用领域已逐渐突破,且成效显著。

  与国外的BOPET薄膜生产商,如日本东丽、杜邦帝人、韩国SKC等相比,我国的BOPET薄膜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生产管理、研发体系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部分较高端的聚酯薄膜市场仍依赖日本、韩国进口,尤其是存在“卡脖子”的高端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市场,目前国内外众多生产商开始深度BOPET的生产研发,如新能源、光学及5G等领域的高端配套薄膜,包括ITO导电膜,MLCC配套基膜等。通过研发具有差异化特色的聚酯薄膜,以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占领市场。

  公司生产的BOPET聚酯薄膜产品结构以有色光电基膜为主,其他功能膜及透明膜为辅。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消费电子、汽车、光伏等。上述终端应用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2022年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及汽车智能化技术加速落地,催生多种消费电子应用新业态。XR交互技术方面,元宇宙兴起、技术成本降低、产业链成熟进一步推动XR技术在C端渗透率的提升,2022年有接近20款AR新品发布,2023年索尼PSVR2、苹果MR头显和Meta Quest3等关键产品以及HTC预计将推出的新产品将为XR设备需求增长带来新动能。此外近年来高端智能手表消费者对健康监测产生更高的要求,有望带动拥有先进运动和健康监测等功能的专业级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类电子产品消费继续增长。汽车智能化方面,近年来用户对汽车的价值理解逐渐从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变。传统的驾驶舱逐渐发展成包括驾驶信息显示系统、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抬头显示系统 HUD、人车交互系统、流媒体后视镜、T-Box等多个子系统的智能座舱,车载屏幕作为智能座舱显示系统的核心部件,也将带动消费电子相关基材市场需求提升。传统3C方面,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需求虽受一定影响,其存量市场仍然处于较高规模,换机需求依然庞大。国际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预计,随着风险下降,消费信心恢复及市场回暖,2026年手机出货量为14.9亿部,2021-2026复合年增长率为1.9%。同时根据Yole Development预测,2020-2025年5G智能手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3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实现小幅增长,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 2.1%。其中,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2022年汽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5.7%。出口方面,1—12月,汽车整车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宏观角度来看,随着智能化产品力跃升、渠道革新提速、产能全面突破、多元供应链构筑供给安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在2023年实现持续增长,推动我国汽车产业2023年整体延续高景气度。

  PET作为目前背板中最广泛使用的基膜材料,在背板中主要起到支撑保护作用。PET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同时兼具较好的反射率及阻水功能,作为背板基膜的性能较为突出。随着硅片薄片化的趋势,组件的防护需求有望带动 PET基膜厚度的增加。同时,涂覆背板、无氟背板与透明背板对于基膜用量将更大,并提出了透光性及耐候性等额外性能要求。总体来看,PET基膜在背板中的用量、重要性可能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可分为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三大类。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生产的聚酯薄膜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属于新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聚酯切片上游原材料为原油,2022年国际形势多重变化导致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致使聚酯切片2022年整体均价大幅上涨。

  2022年三季度,受全国局部地区高温影响, 工厂需遵循部分时段停工让电,故出现部分时段停产情况。

  公司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经过多年积累,现已掌握诸如双向拉伸有色薄膜制造技术、有色薄膜配方技术、多功能窗膜基膜制造技术、阻燃聚酯膜制造技术及PET薄膜改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已获取五十九项专利,其中二十一项发明专利。

  公司持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差异化、功能性”的经营理念,不断完善及扩大现有的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性能和更新技术储备。未来公司将生产光学膜基膜,具体为光学级偏光片用离型基膜、光学级偏光片用保护基膜、光学级触摸屏(ITO)保护膜基膜、背光模组用增亮基膜及背光模组用贴合膜基膜等,公司的功能膜产品系列将得到扩充。除自主研发以外,公司还积极与四川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公司新产品研发能力。

  公司拥有较强的设备更新改造能力。由于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差异化、功能性的聚酯薄膜产品,除普通膜产品外,还生产多种功能膜产品,因此公司在购置设备时,会综合自身生产条件、工艺特点及客户对产品的需求等因素定制采购,之后还会对购买的生产线进行多个环节的技术改造,除使设备更适合公司生产差异化聚酯薄膜产品的工艺需求外,还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小批量生产,进一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已掌握多项聚酯薄膜材料的先进工艺和独特配方。工艺控制对聚酯薄膜产品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公司根据聚酯薄膜产品种类的不同、气候的变化,温度、湿度的差异,对生产线工艺参数做相应的调整,使生产线上的温度链和速度链在相对优化的参数区间内运行,以保证薄膜品质的优异性和稳定性。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逐渐掌握了多种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独特配方,既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需求生产不同颜色、规格及功能的聚酯薄膜产品,又可以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以满足持续迭代的市场需求。

  公司通过对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已形成了以“差异化、功能性”为核心的经营模式。

  首先,公司在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及经营策略等方面采取与行业内竞争对手不同的发展方式。其次,公司的产品种类、功能更为丰富,应用领域广。再次,公司拟进一步扩大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研发技术含量较高、盈利空间大的功能性聚酯薄膜产品,以替代进口为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控制,建立了完善的全流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体系,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工艺流程的管控、出厂产品检验及售后质量保证等多个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有效管控,公司还配备了在线测厚检测及控制系统、BOPET薄膜缺陷检测设备及光学膜净化系统等设备。公司持续改进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了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及质量的稳定性。在公司先进质量控制体系的保证下,公司产品的客户满意程度和服务体验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公司凭借自身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品种的多样性、产品交货的及时性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取了较为广泛的客户群体且已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世华科技、斯迪克300806)、凯仁精密及DYT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公司主要客户的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苹果、三星、华为、松下、中兴、OPPO、LG及戴尔等国内外知名厂商。

  2022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多重挑战。原材料方面,聚酯切片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震荡。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采购均价较 2021年增加 0.98元/kg,涨幅达17.18%。需求方面,消费电子等下游中端行业需求转弱;生产方面,三季度受国内高温影响,公司部分时段停工让电,生产经营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352.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1.28%。由于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支出增长,在高运行成本与低行业需求的双重经营压力下,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4.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7.17%;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61,125.48万元,较年初增长14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49,981.48万元,较年初增长217.49%。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公司加大统筹协调,持续强化“差异化”“功能性”两大产品路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增强精细管理与灵活经营的能力,扩大盈利空间,进一步夯实主营业务,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及新产品开发进程。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情况如下:

  2022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及时根据产销形势调整运营节奏,根据生产需求和成本控制等灵活调整原材料采购策略及产品生产策略,围绕消费电子、汽车、光伏等领域,积极探索相关领域新需求,开发中高端客户及新的产品矩阵,进一步巩固公司差异化及功能性的竞争优势。

  新材料的发展,离不开蓄积基础研究实力。2022年公司顶住压力,保持研发投入水平,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109.94万元。同时,公司研发方面实现多点联动,与销售积极联动,共同挖掘客户端的应用痛点,针对痛点提供技术解决,提升产品市场命中率与研发生产力;与科研院校联动,在研究的细度、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并联合浙江工业大学及浙江理工大学围绕工艺、装备、产品等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夯实BOPET薄膜的基础研究地基。2022年子公司浙江和顺成功获批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将为后续人才引进提供动力。公司研发公司主导项目“高端触显用光学聚酯多层复合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入选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项目。

  公司2022年在建BOPET薄膜产能共计7.3万吨,其中包括募集资金投资建设项目3.8万吨及自筹资金建设项目3.5万吨。公司报告期内全力推进项目的工程进度控制与质量安全。募集资金投资建设项目3.8万吨将引进先进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离线粉碎机、回收造粒机、车间净化设备及除尘系统,建设优良的生产车间,打造更优质的生产环境,以确保产品的洁净度和优良性能。本次募投项目产品主要为用于制作光学级薄膜的光学膜基膜,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综合性能,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调整和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中国证监会、深交所等相关部门关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有关规定,积极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通过定期报告业绩说明会、业绩交流会、深交所互动易、投资者现场调研及日常电话、邮件等通讯方式,建立起与资本市场良好的沟通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有效维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公司将继续秉持“差异化、功能性”为核心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并推动在建产能加快投产,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差异化聚酯薄膜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将凭借多年积累的先进制造经验和研发技术储备,以下游客户的使用需求为导向,深挖消费电子、5G设备、汽车、电池、光伏等其他细分行业的不同需求,不断扩大公司产品系列及应用领域。公司目标未来能够成为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聚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开新篇。2023年,公司将持续跟踪经济新气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拓宽产品种类广度。同时我们将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及建设,力争按期全面达产,创造持续的经济效益,公司具体发展规划如下:

  2023年,公司将继续高标准推进在建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在建项目7.3万吨产能将于2023年陆续投产,该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光学膜基膜、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产品的订单承接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功能性聚酯薄膜的需求。

  2023年,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将建成投产,届时研发中心将设立新型的产品开发研究室、功能薄膜应用研究室、分析检测中心等实验室,同时引进先进的双向拉伸试样机、原子力显微镜、转矩流变仪等仪器设备,实现数据和参数的累积、搜集,节约后续产品生产的投料,降低成本,提升公司技术独立性。研发环境的改善和设备性能的提升将有利于公司招聘优秀的行业人才。2023年,公司研发及新品推出将立足现有的技术体系,做好有色光电基膜、窗膜及电芯专用膜等功能膜、ITO等光学基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特种膜的开发。

  公司将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人才管理水平,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最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突出、技术精湛、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人才团队。公司将继续扩大研发队伍,建设以行业拔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龙头,以技术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才为中坚,以具有较高成长潜力的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为储备的梯度人才架构,提升公司技术创新队伍的整体水平,确保公司持续高速发展。

  公司自产产品主营业务成本中原材料成本所占比重超过50%,比重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产品毛利率影响较大,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聚酯切片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其价格受原油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公司不能有效地转移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公司产品毛利率将大幅下滑,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原材料价格走势,并坚持差异化、功能性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策略,敏锐捕捉行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公司业务布局,确保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公司将通过调整库存、以销定产、工艺改进、精细化生产等长短期相结合的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目前在公司所处的聚酯薄膜行业中,国外厂商凭借其技术优势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在高端领域,而包括本公司在内的国内聚酯薄膜厂商由于技术积累相对薄弱,普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未来,若行业内国内外厂商利用资金和人才优势研发成功并大量生产有色光电基膜,实施恶意竞争或下游电子工业领域发生不利变化,则会因供需状况变化而发生有色光电基膜市场价格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基于有色光电基膜产品工艺及流程的特殊性及复杂性,结合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及定制化趋势,公司将持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具有较强的产品创新优势。未来公司不断推出高附加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产品,扩充产品种类,提升公司整理盈利能力。

  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种类多样化、薄型化、柔性化、高集成和高精密,市场环境也会因消费电子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发生变化。未来,若公司有色光电基膜的技术储备或新技术开发方向不符合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变化,则公司将面临主营产品价格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在研发能力和生产工艺的支持下,公司有迭代能力保证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确保公司产品可以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本次3.8万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自筹资金3.5万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项目产能投产后,公司的聚酯薄膜产能将由4.2万吨/年增长至11.5万吨/年,较募投项目投产前增长171.43%。产能的扩张将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消化压力较大,倘若未来国家政策、市场环境、行业技术等因素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使得公司市场开拓进度低于预期,则可能导致募投项目的新增产能无法及时、完全消化,进而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国家政策扶持引导功能性聚酯薄膜行业发展,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公司凭借自身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品种的多样性、产品交货的及时性及良好的售后服务获取了较为广泛的客户群体且已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将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有效提高光学膜基膜产品的市场开拓效率,使得新增产能可以得到充分消化。

  报告期内,公司聚酯切片主要自恒逸石化000703)等供应商采购,采购集中度较高。聚酯切片作为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国内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能够提供公司产品技术、品质所需的聚酯切片供应商相对较少,因此存在聚酯切片供应商集中的情形。

  未来,若公司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集中发生变化,或者企业主要供应商的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聚酯切片不能及时、足量、保质的供应,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敏捷调整供应商结构,形成多元化、灵活度较高的供应商资源库。